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三国小霸王在线阅读 - 第2442章 金币

第2442章 金币

    孙策缓步下船,来到张夫人等人面前。

    张夫人匍匐在地,额头抵着交叠的手背,连大气都不敢喘。其他人也差不多,都屏住呼吸,按照事先演练过的规矩,一板一眼的照做,生怕出一点纰漏。

    甄宓也跪在地上。这样的经历对她来说并不多。孙策一向随和,也不喜欢跪拜礼,除非犯了错,宫里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可是在如雷般的万岁声中,在无数人的感染下,她还是很自然的跪下了。

    孙策亲手将甄宓和张夫人扶起,又命甄像扶起他的母亲李氏,这才命其他人免礼平身。

    虽然只是一点点顺序变化,李氏却感激涕零,眼圈红了,泪水直欲夺眶而出。甄像的鼻子也有些酸,却不敢乱了礼节,轻声安慰了李氏两句,便退回孙策身后,扶刀而立。

    “常听阿宓说起夫人持家辛苦,今日得见,夫人果有国士之风,不让须眉。”孙策浅浅的笑着,和张夫人寒喧着。细想起来,张夫人也真是不容易。一是生了这么多的孩子,二是中年丧夫,又丧了长子,她一个女子能维持家业不败,还能将几个孩子培养出来,非常人可及。

    说起来,北方的女子性格似乎都比较刚强。

    面对天子的夸奖,张夫人又兴奋又惭愧。这些年,她的确吃了不少苦,但甄家不败却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弟弟张鸿,次子甄俨,甄家的其他人都帮了不少忙。而要走到今天这一步,更不是她能做到的,如果不是甄宓聪慧,如果不是天子洪恩,她想都不敢想会面对天子。

    她在建业时,可没机会如此探究距离地与天子说话。

    张夫人谦虚了几句,顺便将甄氏、张氏族中的才俊介绍给孙策。孙策一一见了,问了几句,命甄像记下他们的姓名,届时推荐到不同部门应试。既然要驻跸甄家,这些都是应尽之意,至于最后录用几个人,那就要看甄家接待是否尽心了。

    见完了甄氏、张氏的人,孙策随即又召见了一些其他家族以及百姓的代表,和他们说些闲话,了解中山的民情。青盖伞下,孙策垂拱而立,与代表们谈笑风生,说到有趣处,不时发出一阵大笑。代表们原本还有些紧张,见孙策随和,笑容真诚,也敞开了心扉,将自己的苦乐说与孙策听。

    孙策听得很认真,能当场解决的,立刻吩咐下去。中山太守、毋极县令都在场。不能当场解决的,也让人记下,以后再做商议。代表们见了,心中欢喜,一个个心满意足的退下。

    一晃便是中午,孙策重新起驾,赶往甄氏庄园。

    张夫人设宴,为天子接风。陪客的名单自然要经孙策首肯,但推荐什么人却是张夫人的权利。为了能争取这一席之地,不知道多少人费了多少心思。他们都清楚,与滋水边接见百姓代表不同,这样的场合更重要,很可能关系到家族的未来。就算什么也得不到,能够参加就是难得的荣誉。

    背地里的争夺有多少激烈,孙策心里有数,但宴席上却是一片和谐,觥筹交错,你来我往。一瓮瓮美酒端上来,一道道佳肴摆上来,一队队的歌舞妓轮番上阵,表演着不同风格的歌舞,令人目不睱接,眼花缭乱。

    中山本是夷狄之地,中山古国又称鲜虞国,人种与中原有所不同,身材高挑,皮肤白晳,多有俊美之人。中山后亡于赵,种族大部分融入中原,成了汉人先民的一部分。可是生理特征还有保留,中山国的歌舞妓便以此闻名天下,成为赵女的杰出代表。

    甄宓貌美之外又兼能歌善舞,便是中山民风的一种表现。

    张夫人挑选的歌舞妓无疑是中山最好的,表演的节目也经过精心编排,其中便有甄宓一舞成名的入阵曲。当强劲的节奏响起,身穿精制皮甲的歌舞妓踩着节奏纵跃而舞时,整个宴席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不仅少男少女们全体离席,加入舞蹈,就连自持身份的长者也在席中随着节奏扭动身体。

    孙策大笑,转身对袁权说道:“冀北民风果劲,乃精兵良将之所也。”

    袁权含笑点头。坐在袁权身边的甄宓听了,连忙说道:“论精兵,孰与江东子弟兵争锋?论良将,孰是陛下对手?冀北男女若能追随陛下,征战天下,便是最大的荣幸。”说完,又对袁权说道:“喻之如人,中原为腹心,边疆为手足。人无腹心则死,人无手足则废,只有内壮外强,才是正道。”

    袁权听了,斜睨了孙策一眼。“恭喜陛下,阿宓最近进步喜人,可为贤内助矣。”

    孙策笑而不语。甄宓却有些承受不住,抱着袁权的胳膊撒起了娇。“姊姊这么说,岂不是要羞杀妹妹。论尊贵,皇后为先。论智慧,姊姊第一。你们才是陛下的贤内助,我等皆听皇后与姊姊号令,查漏补阙罢了,如此敢以贤内助自居。”她掐起小指尖,比划了一下,又吐出粉红色的舌尖,偷偷看了孙策一眼。

    孙策很满意。原本后宫最不安份的就是甄宓,随着年龄渐长,再加上这一次袁权帮了她大忙,她的确有长进,知道凡事都将袁氏姊姊摆在前面,避免发生冲突。

    袁权拍拍甄宓的手。“妹妹谦虚了。这一次,你可是最大的功臣。”

    甄宓心中明白。这次甄氏牵头,联合中山、河间等地的冀北大族拿出库存的黄金,助天子缓解黄金不足的窘境,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就算袁氏联合中原世家跟进,甄氏的首倡之功也是掩盖不住的。

    宴会结束之后,孙策在甄家住了几日。每天在甄宓的陪同下游山玩水。两日后,计相虞翻赶到中山,与冀北大族进行谈判,拟定用合金币调换他们手中黄金的条约。因为是自愿,并不强求,谈判的气氛很轻松,所谓的分歧无非是能从中得到多少利益而已。

    虞翻很擅长此道。接到诏书,在来的路上,他就已经考虑好了这些问题。负责海商会多年,他深知孙策管理工商的思路,不给一定的利益,是没有人愿意冒险的,他们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这个利益,让这些利益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动力,而不是威胁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过反复磋商,虞翻最后筹集到了四十万金,其中仅甄氏、张氏就提供了十万金。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冀北商人的整体实力还是让虞翻有些惊讶。不过也仅仅是惊讶而已,他这些年见过的钱太多了。

    与孙策商议后,虞翻决定将此方案推行天下。冀北就能提供四十万金,中原能提供多少?少了不能少,二百万金肯定是有的。有了这些黄金,货币不足的困境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朝廷手中也有了钱,可以更加从容的部署大事。

    虞翻随即又提出一个建议:铸造金币,缓解铜钱的不足。

    黄金虽然是货币,但黄金一般不参与普通交易,只有数额高达十几万、几十万的交易才会用黄金进行结算,民间大部分交易还是用五铢钱结算。五铢钱的不足比黄金不足更为严重。如今有了黄金,却没有得到铜钱,实际影响不大。

    所以,虞翻提议铸造能当千钱的金币,将黄金引入小额交易。千钱以上的交易就可以用黄金结算,可以大大缓解对铜钱的依赖。此外,五铢钱是汉代钱制,新朝鼎立,也应该铸造新钱,以合新朝气象。

    虞翻还拿出了一个样品,一枚一两重的圆形金币,模样和孙策前世见过的一元硬币相当。正面是两个庄重的“壹两”隶书,背面是展翅欲飞的凤鸟。做工很精致,也很规整。

    黄金与五铢钱的兑换价官面上是一斤黄金对一万钱,实际上早就到了一斤黄金兑换一万七八,甚至两万钱的地步。五铢钱虽然有很强的保值功能,可是比起不腐不朽的黄金来说,还是略逊一筹,所以大富之家更愿意保留黄金,导致黄金的价格一路攀升。

    一两金币兑换一千钱,相当于一斤黄金兑换一万六千钱,绝对良心价。可以想象,这批金币一旦投放市场,很可能会引起哄抢,在短时间内就能流通,缓解铜钱不足的问题。

    孙策将自己的担心对虞翻说了。虞翻早有准备,第一批金币将作为军饷发放,一来让利将士,二来将士人数多,军饷本来就是用钱最多的地方之一。近三十万将士,每个月的军饷就要十亿左右,即一百万枚金币,一年需要一千二百万枚,折合七十五万斤黄金。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这些黄金逐步投入市场,以免引起物价的剧烈动荡。

    将士们拿到金币也不一定立刻就用,他们会在手里捂一段时间,逐步放出。虞翻估计,筹集来的这些黄金真正全部进入市场,估计要十年的时间,甚至更长。有了这个缓冲,市场的波动会比较小,在可控范围以内。一旦出现意外,也可以一道诏书下去,及时进行调整。

    军队一直控制在天子手中,不像工商业主,调整起来更容易一些。

    听完虞翻的方案,孙策很满意。不过他还是提醒虞翻,这只是从权之计,治标不治本。接下来几年,要对金矿的寻找、开发技术进行更大的投入,争取找到更多的黄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