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四章潭州的作用

第一百五十四章潭州的作用

    面对民怨沸腾,孔彦舟也知道这样下去不对,也下过一些命令,但是他手下的这些人,可不是老老实实的普通的厢军。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匪类,因此跟着他为的无非也就是自己的一场富贵,这些人不可能去心甘情愿的,接受非常低的钱粮供给。

    所以这些贼兵平时经常会违抗军令,在城中做出各种为非作歹的事情,孔彦舟为了能够团结这些人,对于他们的为非作歹,也只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长沙城的许多居民,能逃的都已经逃出来了,剩下的人面对的情况也就越来越糟,为了避免整个长沙一带成为空地,孔彦舟只能够实行了人口管制,虽说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他自己也知道,但他确实是没有其他的办法。

    对所有人发放了,类似于现在身份证一样的号牌,没有任何原因,现在周围的所有百姓,是不允许离开居住地的。

    在此基础上实行了连坐的制度,只要有任何一个人逃跑,整个村子所有的人都会要实行连坐,一起会被杀掉,或者是接受非常严苛的责罚。

    就算是这样,每天还有大量的人口向外逃窜,就算被抓住会被处死,他们也还是要抓住一切的机会,逃出孔彦舟掌管的区域,毕竟逃跑是一个死,不逃也是一个,万一逃出了,他们就还有活命的可能性。

    朝廷对孔彦舟的限制,还有百姓的逃亡,只是他面对困境中的两个方面,除此之外,他还要面对杨幺的义军。

    杨幺的起义军已经占领了,洞庭湖以南及周边大片的区域,甚至连张宪也只能够保证防守,虽说他已经两次击败了杨幺的队伍,但是杨幺可是号称三十万大军。

    而且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杨幺麾下的这些人马,已经有了数支,能够发挥非常大战斗力的特种部队,尤其是在洞庭湖进行的一次水战,让孔彦舟彻底的见识到了杨幺手下的厉害。

    不过这孔彦舟本来也不是什么好人,也并不会心向朝廷,他本来是想着分出一些力,跟杨幺保证相对和睦的关系。

    没有想到杨幺拒绝,因为这个义军的首领,竟然有些看不起孔彦舟。

    对此,孔彦舟也非常的无奈,毕竟自己打不赢杨幺,对方看不起他,也只能够憋着。

    南边的蛮夷,实际上指的也还是整个南方各个少数民族的统称,当然其中既有现在壮族人的祖先,也有苗族等民族的祖先。

    因为之前有溪洞族的士卒主动投军,所以现在赵构对他们态度还稍微好了一些,但依然不敢对于他们太过于相信,而且也觉得还需要对他们进行防范。

    最后要说的就是杨幺,他现在控制着洞庭湖流域,以及周围非常大的面积,要知道宋朝时候的洞庭湖,跟现在的洞庭湖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洞庭湖最大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很多历史上记载中,天下第一大泽云梦泽的一部分,云梦泽最大的时候,整个荆襄一带,和湖南的北部全部都是云梦泽的范围,就算是在秦朝的时候,云梦泽也还是一个非常大的湖泊。

    不过就算是南宋洞庭湖的面积,没有当初的云梦泽的十分之一大小,但也不是今天的洞庭湖所能够比拟的,在宋朝的时候,现在岳阳的许多地方都还在湖里。

    加上杨幺手上有一支非常强大的水军,左右前后来去自如,周围数百公里的地盘,都由其掌控,就算是朝廷的军队,也不敢轻易的招惹。

    无论是西面的长沙,还是南面的潭州,又或者是东面的江州,在面对杨幺的时候,压力都非常的大。

    结合以上的几点原因,赵构希望能够将太行山的人马,调到洞庭湖以南一带,也并不是不可以理解的。

    之所以要把这些人全部都调到潭州去,赵构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保护自己的妹妹。或许一开始的时候,他不想认这个柔福帝姬,不过现在既然认了,就必须要把表面的功夫做到位。

    从之前赵构的说法来看,柔福帝姬显然应该已经数次派人,过来说了南边紧张的局势,赵构也不希望这潭州变得如稀泥一般混乱,于是也就顺水推舟,将这些人马调过去。

    这样一来不但保全了,自己和妹妹之间,那本来淡薄的几乎都没有剩下什么的亲情,第二也能够保证大宋在南边的统治。

    赵构怎么做还有别的原因,他眼中的太行山忠义社的人马,属于是普通农民起义的义军,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太过于信任这些人马,如果说能够把他们打发走,也是一件好事。

    除此之外,虔州现在的知州钱灼,乃是秦桧的弟子,也就是说这一个地方,已经被赵构人为的当作是秦桧的势力范围了。

    既然已经给了你一个枣,就不能再给第二个,如果将这三十万人马,全部调过去虔州附近,之后会发生什么还不知道。

    因为太行山忠义社现在看情况,跟秦桧的关系真的是非常好,他可不希望有这样一支,拥有恐怖人马数量的队伍,跟着朝堂上的高官,再拉上什么关系?

    对于这一切,秦桧只是稍微想了一下,也就大概心里有了个底,明白的赵构所说的话中间的关键,他了解自己面对的,这个皇帝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他也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得罪赵构,他觉得没有必要。

    “圣上胜名,还是臣下之前考虑不周,这些太行山的百姓,确实调到潭州会更加有利于当地的生产建设。

    而且潭州地处南边,本来大宋的百姓就相对比较稀少,经过了之前的钟相起义,更是人数不多,田地荒芜,极为需要填充人口。

    另外潭州四面,各种军事压力非常的大,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否则连在当地的,柔福帝姬都不能够往后,那就实在是太丢大宋朝廷的脸,因此臣下还觉得还是圣上考虑更为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