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世今生
夜色低沉,攒了一个正月的积雪,反射着微弱的光芒,倒不至于看不清路。 一个瘦弱的身影,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半米宽的沟坎,仔细辨认着积雪上的脚印,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 突然,前方的脚印不见了,瘦弱的身影有些不知所措的四下张望,颤着声喊:“林大哥,你在哪?” 没人回应。 沟坎的右手边是一片芦苇荡,在夜色的笼罩下,犹如一只张着大嘴的怪兽。 直到此时,瘦弱的身影才感觉到恐惧,只好用大声呼喊给自己壮胆。 “林大哥,林大哥,我知道你在这里,你快出来,我怕黑!” …… 林维桢感觉自己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有一辈子这么长。 这个梦很真实,一幕幕如同泛黄的电影胶片,一秒二十四帧不间歇地演绎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难道这就是黄粱一梦? 可我为什么感觉如此悲伤?如此痛苦? 他还清晰的记得,梦境的最后,他一边喝着酒,一边失声痛哭。 我为什么要哭? 不能哭,一个大老爷们怎么跟个娘们儿一样哭哭啼啼的,惹人笑话。 下意识地伸手抹了一把脸,入手一片冰凉,林维桢打了个激灵,猛地睁开眼睛。 过了好一会儿,林维桢才适应了周围的黑暗,紧接着发现自己正坐在雪地里,后背不知靠着什么东西。 下雪了?不对呀,明明是夏天啊,林维桢手捧着雪犯着嘀咕,旋即感到浑身上下透着寒气,哆哆嗦嗦地爬起来,茫然四顾。 “林大哥,林大哥,我知道你在这里,你快出来,我怕黑!” 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林维桢一大跳,闻声望去,一个模糊的黑影站在不远处,隐约看到两条长辫子在夜色中甩来甩去。 此时,林维桢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呢,只觉得一切都透着诡异,于是也不做声,抬腿往喊声来处走去。 林维桢所在之处离沟坎就几步路的距离,脚踩着积雪发出吱吱的响声。 “林大哥,是你吗?” “你叫我?”,林维桢走近后打量着眼前的这个陌生女孩儿,越看越觉得熟悉,但怎么也想不起来是谁,不由得感慨到底是老了,脑子不好使了。 女孩儿借着雪光认出是林维桢后,长舒了口气,手拍着胸口道:“吓死我了,你怎么悄没声的到这了,我找你找得好苦!” 林维桢用力的晃晃脑袋,“你是?” 女孩儿不答应了,跺脚埋怨道:“你喝酒喝傻了吧!” 一听这话,林维桢伸手拍拍脑门,可不是么,马上想起自己退休那天的当晚,在家里就着猪头肉和烤鸭喝小酒,喝着喝着就喝多了。 “你是谁家的孩子?”,林维桢只以为这个丫头是胡同里谁家的孙女。 “啊呀呀,看来你真喝糊涂了”,女孩儿咯咯笑道,清脆的笑声在夜空中飘出很远。 林维桢有些莫名其妙,这么大岁数了居然被个小丫头片子嘲笑,不就是喝点小酒么,没好气地扫了一眼小丫头,抬腿上了沟坎。 咦,身轻如燕啊! 林维桢这才发现哪里不对劲儿,好像变年轻了,腿上力气了,长年埋头书案时留下的肩周炎似乎也不见了,肩膀和后背居然没有一点酸痛。 低头上下打量自己的衣服,臃肿的灰色棉衣棉裤,黑布的棉鞋,再看看手背,细嫩光滑,没有一丝皱纹…… 这一幕让林维桢目瞪口呆,脑袋里天雷滚滚,半晌说不出话来。 抬头望天,闻着淡淡的海腥味,林维桢有了一个很大胆、很不科学的猜测——自己很可能穿越了! “脑袋真喝坏了?你不能喝酒干吗喝这么多?”一只小手停在林维桢的额头上,冰凉的触感让他回过神来,望着眼前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女孩儿,林维桢咽了咽唾沫,试探着问道:“谭沁?” “看来没喝多嘛”,女孩儿嘻嘻一笑,伸手拉着林维桢的棉衣袖子,“快走快走,你在这干啥,看看,衣服都湿了,赶紧回去放炕上焐焐,明早应该能干,不耽搁你穿”。 此时的林维桢哪还走得动啊,一把抓住女孩儿的胳膊,“你真是谭沁?你爸是谭山?这里是海州黄桥国营农场?” “完了完了,林大哥,你脑子真喝坏了!连我都不认识了”。 小丫头虽然没直接回答是或不是,但她焦急跺脚的模样已经给了林维桢想要的答案。 真的穿越了! 眼前的这个叫谭沁的小丫头,是黄桥国营农场谭山的女儿,而林维桢现在的身份是一个在农场插队的知青,自从来到农场后,便借住在谭山家。 想明白后,林维桢忍着内心的惊奇,按照谭沁说的,装作酒醉头疼,用力地瞧着脑门,“唉,喝断片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到这来了,不过我现在好多了,没事”。 “真没事?”,谭沁犹不放心问道。 林维桢笑了笑,“真没事,走吧”。 回去的路上,林维桢一边满腹心思地走着,一边不着痕迹地探小丫头的口风,没一会儿,便从谭沁口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 今天是1978年3月3日,农历正月二十六,也就是说自己回到了四十年前。 脚下的积雪是除夕那天下的,到现在还没融化,严寒将积雪冻得邦邦硬,一踩就咯吱咯吱响,听得林维桢呲牙花。 接下来已经不用谭沁再介绍了,因为林维桢已经回忆起来了。 去年年底恢复高考后,几乎所有在农场插队的知青都参加了高考,林维桢也是其中一员。林维桢自认为考得不错,但前天录取通知书下来后,林维桢却没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封。 明天是考上大学的知青离开农场的日子,场长谭山便在今天晚上举办了一个欢送会,心情苦闷的林维桢有生以来第一次喝酒,端着装满白酒的搪瓷缸猛灌,然后喝断片了,不知怎么就跑到附近的盐堆旁,躺在雪地里睡大觉。 一个小时后,林维桢躺在暖烘烘的土炕上,睁着眼睛,没有一点睡意,感慨自己来的不是时候。 前世林维桢参加了三次高考,第一次是77年底,第二次是78年7月份,第三次是79年7月份,前两次高考都落榜了,后来才知道落榜原因,政审没通过,因为他父母进过牛棚。 苍天在上,你真会跟我开玩笑,干嘛把我这个老头子送到这么一个错误的时间和地点?最不济把我送到一年后啊! 看来还得多受一年的苦,怎么办?凉拌,熬呗。 说到受苦,林维桢有点脸红,说实话,跟黄桥农场的其他知青比,林维桢算是很幸福了。 他是73年下半年来到黄桥农场插队,跟他一起的还有来自首都、金陵、沪市等几个地区的140多个知青,当时他还不满15周岁,年纪最小,个头也不高,不仅受到知青们的照顾,更是被农场场长谭山安排住在家里。 那些年纪大的男知青们可没这么好的待遇,得自己动手盖房子,睡得是大通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农场工作,倒不至于饿肚子,但也仅仅能混个饱饭,而林维桢却能在谭山家吃上肉,隔几天就打打牙祭。 动乱期间,林维桢从来没放弃过学习,即便学校停课,也跟着父母和父亲朋友学习,所以功课一直不错,来到农场以后,也没停止过自学。去年农场中学复课,因为缺少老师,谭山介绍他去当初一的临时老师,虽然这是一个连民办教师都不如的临时工,但从此以后林维桢再也不用下地干活了,很是轻松了一阵子。 所以,林维桢一直对谭山一家挺感激的,如果没有谭山的关照,他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过来。 接着将前世的经历仔细捋了一遍,79年考上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同时读研,期间结婚又很快离婚,博士毕业后因为表现优秀,被推荐评选副教授,没想到却被举报搞师生恋。 天见可怜,那个女学生确实对自己有好感,但自己根本就没那种想法,甚至连小手都没碰过,哪来的师生恋! 可惜,那个时代师生恋是很严重的作风问题,毕竟那时可是有耍流氓罪,很可能吃7.62mm花生米。 后来那个女学生以主动退学还了林维桢的清白,但时机已过,评选副教授的机会没了,更何况人言可畏,他也管不住别人的嘴,流言蜚语仍然汹涌而至。 之后,他变得心灰意冷,也没再结婚,在讲师的位子上一干就是十年,最后才搭上了高校扩招的末班车,悬乎地评上了副教授,然后又在副教授位子上干了将近二十年,直到退休前,或许学校可怜他,让他以教授的身份退休了。 那个世界的自己死后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用一句话来总结整个人生,那就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回想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啊!上一辈子活得憋屈,这一辈子林维桢可不想重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