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不寒而栗
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肖浅很兴奋,一刻也待不住,不顾外面的严寒,开始在屯子里到处跑。 在这里,他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 只可惜从前的很多小伙伴们都不在了。 李金福家搬走了,孙老三等人也都不在家。随着人渐渐长大,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各自因为生活轨迹而变得不同。 这个年代的东北,尤其是这样的小地方,辍学率非常高。 前世肖浅的同学里,小学毕业后就有好几个不再读书的。等到了高中后,还在读书的几乎就剩下两三个了。 漫步在屯子里,偶尔碰到的人都份外熟悉。他热情地招呼,但人家已经不认得他了。 几年的时光,把当初那个鼻涕横流的小孩,变成了俊秀出尘的少年,和这里的乡土风情格格不入。 等他自报了身份,对方才会惊喜地回应两声。随后就是尴尬地沉默,实在找不到共同的语言。 围着屯子走了一圈,实在是太闷,肖浅干脆来到了旷野中。 冬天的东北,只要离开了民居,天地间就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极致的白。 站在屯子西头的堤坝上,四处瞭望,目光所及之处,除了平坦如镜的地形外,就是延伸到天边的白。仿佛这片土地位于云端之上,美的不似人间。 古辉等人都是第一次来东北,看到此情此景,全都被迷住了。一群家伙就跟没见过世面一样,在雪地里奔跑玩闹,快乐的像个孩子。 肖浅在堤坝上站了一会儿,远远地有人走了过来。 赶着一群羊,在这万物寂寥的季节,慢悠悠的,任凭羊群仔细地寻找着雪与土中间为数不多的食料。 赶羊的人六十多岁了,略微猫着腰,带着狗屁帽子,穿着厚厚的大棉袄。 看着一身白色羽绒服的肖浅,不由得仔细瞅了瞅,才慢慢走过来。 “这是小浅吧?” 肖浅微笑。 “老宋书记,明知道我回来了,为啥还装呢?” 老头不好意思笑了,一张老脸因为寒风吹咧,呈现出橘红色,更增沧桑感。 “你这孩子,知道就不能装作不知道吗?” 肖浅和他掉书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错,不错,学问厉害啊。” 这人是村支书,是屯子里老一代人里为数不多会写会算的,就干起了村支书,一干几十年。 反正这小地方也没啥大事,村支书和普通的农民也没啥区别,大家都没意见。 不过别以为这家伙就是什么好人,克扣粮补、占宅基地、贪小便宜之类的事儿可没少干。 这家伙显然是冲着自己来的,肖浅就想看看,又是什么说法。 这一次回来,他算是发现了。不管到哪儿,这些人都把肖家当成财神爷了。 “小浅呢,听说你家在南边发了财了?” 老头到底功力差了些,一点都不婉转。 “做了点小买卖,勉强糊口。” 老头的眼神明显不信。 能信吗? 别的不说,肖浅这身边围着的人就十几个,派头跟大领导似的,一看就混的好。 老宋头知道耍花腔是不行了,决定硬来。 “你家现在是成了,跑到大城市去了。可怜我们这些乡里乡亲的,还得守着这块地。日子……难过啊!” 老头一边感慨,一边偷偷瞟着肖浅。 肖浅……不接茬。 老宋头这个气呀,就没见过这么难搞的小孩。 “看着那桥了吗?快塌了。” 这次更直接,连问题都点出来了。 老宋头所说的桥,肖浅当然知道了。小时候在那桥上走了不知道多少回了,跟着父母去种地都要从上面经过。 只不过说是桥,倒不如说是一小段甬道。 这个屯子的西头,是一条河道。不是自然形成的河道,而是泄洪、排水的沟渠。只不过比较宽,两边的堤坝相距差不多有百米左右。 县城的地势北高南低,挖掘出这样的河道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洪涝发生的时候,引导上游的洪水下泄,避免淹了居民区。 这样的河道一共有两条,一条是在他们的脚下,还有一条则在县城东面。 另一条河道连同着上游的大水库,平时还兼顾着灌溉两岸的农田。 两条河道的最终去处,是县城南面九公里处的乌裕尔河。 这是松嫩平原上最大的内流河,最终汇入扎龙自然保护区,是扎龙湿地的主要水源。 不过后来乌裕尔河水量锐减,为了维持湿地,只好从就近的嫩江引水。 一直到二十年后,为了维护河流两岸的生态环境,政府才开始综合治理。 东边的河道还兼顾灌溉,西边的这条河道平时根本就没有水。 东北本就不是降雨量很大的地方,久而久之,河道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河道内部的大部分地方,都变成了旱地。只在西侧靠近河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更深的小水沟。 里面流淌的并不是清澈的河水,而是附近亚麻厂排泄的污水。 这个年代的人,哪有什么环保意识啊? 东北的经济状况本来就不好,人们挣扎求活已经不容易了。 老宋头说的那座小桥,就是架在臭水沟上。 就是三排水泥管子架在河道上,稍微用水泥固定下,上面再铺了土,就成了屯子里的人去种地的唯一通道。 屯子里的人需要从东面的堤坝上下来,沿着一条天长日久踩出来的土路经过这座仅仅三、四米长的小桥,上了西面的堤坝,然后才能去地里干活。 这样简易修筑的小桥,经过长年累月的人走马踏,还有拖拉机载重的破坏,显然已经不堪重负,出现了破损。 肖浅随着老宋头来到桥上,就看到小桥的右侧,已经出现了一处处的塌陷。下面的水泥管子也有多处断裂。 桥上的土路就是两道车辙,但右侧的车辙已经有一半随着水泥管子的断裂而消失了。 现在想要开车从这破桥上经过,必须要万分小心。否则的话,车辆很可能会倾覆在河沟里。 脚下的水泥管子里,还在汩汩地涌出恶臭的脏水。即使在这样的冬天,一股子刺鼻的臭味依然萦绕不绝。 肖浅不耐,又和老宋头去了堤坝上。 “你也看到了,这桥不修是不成了。不然的话,屯子里的人种地都成问题了。可屯里又没钱,根本修不起。” 肖浅明白他的意思了。 “你是让我出钱?” “就当给屯子里做点善事吧,大家伙都会念你家的恩情。” 听得老宋头只是想要修桥,肖浅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这老头可比金家沟遇到的那些乡干部们要老实的多,所想所求也都只是为了村民。 就这么一座小桥,对于屯子来说是一件大事,无力修复。但对于肖浅来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行,我答应……” 话没说完,肖浅的脑海中猛然闪过一抹电光。 他站在堤坝上,不禁转动着脑袋,把四周的情况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想到了更多。 如今1997年的春节都过了,再有一年多的时间,可就是1998年了。 一想到1998年的那个夏天,肖浅就不由得慌张了起来。 肖浅的家乡属于嫩江流域,而嫩江则是松花江的支流。 1998年的水灾,这里是受灾区。 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年的夏天,眼前这个空荡荡的河道被乌黄的洪水填满的情形。 上游的洪水奔腾而下,宛如巨龙咆哮,带着冲毁一切的威势,让那一年的夏天人心惶惶。 还记得那一个多月,晚上睡觉的时候,耳边就是洪水奔腾的怒吼,似乎随时都能冲到身边。 最危急的那几天,就是在脚下的堤坝上,这个老宋头无望地嚎啕大哭。 他打电话去县里、乡里求救,却什么都回应都没有得到。眼瞅着洪水一步步升高,这个本来不怎么样的老人只能痛哭。 不是县里、乡里不想救援,而是实在没有力量了。 在县城北方三十里处,有一处大型水库。最危险的时候,县里甚至都决定要开闸泄洪了。如果那样做的话,起码半个县城要变成汪洋。 可不泄洪的话,水库大堤被冲毁,那就会变成人间地狱。 为了保住县城,县里把所有的力量都倾注在了水库那里。像这样角落里的屯子,实在是顾不上了。 那段最煎熬的日子,这里的人们天知道是怎么挺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