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汉明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双方有意识地相互试探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双方有意识地相互试探

    ps:感谢书友“莫问七剑”、“老虎不发威2”、“书友20191208212648683”投的月票。

    郑家水师的实力勿容置疑,只要想想郑成功连续三次从海路北伐失败,折损了七成兵力后,还能返身击溃当时属于海军强国的葡萄牙舰队,夺回东番依为根基地,就能猜测出当时郑家水师的强大。

    这是郑家数代人的积累啊。

    不过,郑家水师战船上的火炮,还是旧式火炮,用的是实心弹为主,就是那种炮弹打光了,可以用石弹的那种,甚至可以将任何硬物砸碎、砸扁,都能塞入炮膛做为炮弹的那种炮。

    这不怪郑成功,因为要为这么多战船更换重型舰炮,所需的银两,这就是个天文数字。

    但这不代表着郑家水师战力不强,因为郑家水师这些年根本没有打过大仗,储备的炮弹足够,还没到用石弹的地步。

    如果不是吴争组建新水师,从西洋购买、在吴淞建造战舰,就算有两支甚至三支舟山水师,也不是郑家水师的一合之敌。

    所以,郑成功内心是赞同他叔叔郑芝莞的建议的。

    给吴争一个教训,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由此,一战奠定郑家在南北沿海的霸主地位。

    也好缓解粮饷之困,同时报吴争剿灭王得仁部的一箭之仇。

    当然,郑成功没有要与吴争打一场你死我活决战的意思,那不现实,毕竟双方中间隔着十几万清军,距离数千里之遥呢。

    郑成功从案上取过纸笔,开始书写给叔叔郑芝莞的回信。

    ……。

    十天时间转眼过去。

    郑成功三次派人延揽郝尚久,许以高官厚禄,皆被郝尚久拒绝,就差派人向永历帝请封王爵了。

    此时,由福建而来的三千清军,已至漳州。

    李成栋也忧心海阳城得失,从南海(番禺)派了三千援军增援潮州。

    郑成功这才感觉到不对劲,终于采纳了陈永华的建议,以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从揭阳、潮阳出兵,两路夹击海阳。

    然而郑军以二万大军,连攻海阳城五日不克。

    此时西、北两路清军援兵已逼近,无奈之下,郑成功只好撤兵返回潮阳固守。

    好在此战郝尚久伤亡了二、三千人,加上郑军兵力依然大于清军。

    清军增援到达海阳之后,并没有对郑军发起反击。

    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这个时候,郑成功才反应到自己的优柔寡断,丧失了最佳攻取海阳的时机。

    可世上没有后悔药,郑成功也只能徒叹奈何了。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从郑成功的战略布局和三次北伐来揣摩郑成功性格的话,会很清楚地发现,郑成功其实真不是个军事家,指挥能力尚且不说,郑成功的战略目光非常短浅。

    譬如说,在二次进攻福建之前,郑成功手中有近二十万兵力。

    这已经相当庞大了,相较于在闽粤清军,几乎倍之。

    如果郑成功不选择进攻福建,而是进攻粤西,那么,有非常大的可能,可以击穿在粤清军的防线,与永历朝军队会师连成一片,如此整个西南边陲,便是永历朝的了,清军想重新收复,那得花费更大的代价和时间。

    但郑成功却执意进攻福建,或许是福建相对于贫瘠的粤西更富有,亦或许是郑成功没有意愿与永历朝连成片,所谓山高皇帝远,郑成功做为一方诸侯,不愿意处于帝威压制之下。

    听调不听宣多好,不听调不听宣,更好!

    当然,这只是揣测,郑成功真正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可历史上,郑成功确实误了反清大业,在这几年中,郑成功一度拥有永历朝七成的兵力,最高时达到三十万之众。

    可他却没有任何进取之心,固守一隅,最多就是收复几个府城,唯一的进取心,就是收复福建。

    当然,郑成功有一功劳是不能抹灭的,那就是拖住了闽粤之地十多万清军。

    否则,吴争不会那么轻松,义兴朝也不会还有精力数次宫变、内斗。

    此时的广东,郑军仅有潮州府揭阳、潮阳、惠来三地,和沿海一些岛屿。

    局势非常严峻,可以说,时日无多、垂死挣扎罢了。

    但郑成功依旧坚持封锁他控制的水域,不让悬挂北伐军旗的商船通过。

    以至于这半个月中,吴争势力的商船和去往吴争势力辖地的商船,不得不绕个大圈,从荷兰人控制的东番岛绕行。

    这场战役之后,陈永华在郑成功心里的份量,又上升了一层,但凡有军务,郑成功皆要喊陈永华来一起参详。

    这是后话。

    ……。

    执意拿鸡蛋撞石头,肯定是蠢事,不容置疑。

    敢于撞的,要么是脑子进水了,要么是别无选择了。

    而如果还有别的选择,却硬要拿鸡蛋撞石头,那一定是蠢到无可救药了。

    郑成功不蠢,相反,他很聪明,不,准确地说,是精明!

    他善于计算得失,也善于分析时局。

    但他的思维一直停留在战术层面,至死也没有上升到战略层面。

    这不得不说,是南方有心复明明人的悲哀。

    因为郑成功的存在,让他们别无选择地投奔郑成功旗下,没有别的选择。

    而郑成功的不作为和短浅的战略目光,葬送了这数十万的义士,令人扼腕嗟叹。

    如果当时的延平郡王不是郑成功,主持闽粤抗清大局的不是郑成功。

    哪怕换作是朱以海,哪怕是张煌言,结果可能都会改写。

    所以,郑成功面对着清军的环伺,依旧可以令麾下水师控制水域,去再一次触碰吴争的底线。

    在郑成功看来,吴争无力和南下,因为吴争驱逐宗室之事,引发义兴朝数万大军驻囤常州府,吴争被义兴朝牵制着,自然不会顾及南面海域的通商。

    况且,也不是商路断绝,无非是多花些时间,绕行罢了。

    郑成功的本意是以子之矛,攻其之盾。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想以此举反制吴争对陈钱山水域的控制,因为别人不知道陈钱山海盗的底细,郑成功知道啊,这是他心里最大的依仗。

    他认为,就算打个平手,吴争也不敢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