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赠画
桂娘子诊脉过后,老大夫也上前给徐父诊了脉。最后两人私下里探讨了几句,得出的结果都不太乐观。 还真就如王奎所说,徐父确实是瘫痪了。不过不是全瘫,是瘫了左边的半拉身子。 王奎听到诊断结果后,就捂着脸呜呜呜哭起来,“我就说我不会猜错的。我那老子当时瘫痪的情况和老爷一模一样,他也是浑身僵硬,手指畸形,还不住的翻白眼,嘴也歪了,眼也斜了……” 现在谁有空听你个奴才唠叨你爹是咋瘫痪的,我爹如今也瘫痪了且顾不上呢。 王奎被徐翀一脚踹出去了。 接下来商讨的就是用药的事儿,在这方面,每个大夫都有自己的一套用药手法和习惯,还真容易起分歧。 不过桂娘子关键时候退避了一射之地,她原话是这样的,“我在妇科和儿科上有所造诣,在内科上虽涉猎,但用药方面还有些不足,且不敢贸然开方。朱大夫祖上乃御医,家学渊博,保险起见,老太爷的病且还是劳烦朱大夫吧。” 朱大夫也就是之后过来的那位须发皆白的老大夫,他确实是京城赫赫有名的名医。平常那些勋贵人家,请不来宫中御医,都是从朱家请人上门诊脉。朱家人的医术是绝对可以相信的,这也不是桂娘子夸大其词,或是故意奉承,事实上人家当真有几分能耐。 徐父的病就交到了朱大夫手中,朱大夫先是针灸,后又看着徐二郎给徐父灌了一碗汤药进去,才去了徐家给他安排的院子歇息。 老大夫年岁实在高了,本已经退休,家中的医馆都是子侄门在坐镇。这也就是这几天京城患病的权贵多,几个子侄都被请了去坐镇,不然且骚扰不到老大夫呢。 朱大夫在徐家的院子里住下了,瑾娘几人看徐父的情况也稳定下来,也都准备回去睡觉。 徐母此时才姗姗来迟。 她面色恍惚,看着徐父好似看到了一个将死之人。夫妻俩新婚时也曾恩爱甚笃,这些年来却渐渐形同陌路。但不管如何说,总归夫妻一场,徐母也不乐意徐父落到这个下场。 她面上就泛出悲悯之色,“早就说过让他克制,他却只当我善妒,不允许他在外找那些女人风流,说我心眼比针尖还小。我被气得再懒得理会他,他倒是过了几十年逍遥快活的日子。可如今呢,报应来了!” 徐母又道,“只是可惜了我儿的大好前程。你说说这老不死的,儿子好不容易要熬出头了,他却有了个万一,这要是出个好歹,这不毁了我儿么……” 瑾娘心说,毁不了!顶多就是从如今人人攀附的状态,变成无人问津。另外就是之后起复时困难些,起复后局面不如现在这么好罢了。 但这后果已经很严重了。 这就如同从权利中心退居到外围,这之后是不是还有契机回到原来的位置,寻回原来的热度和关注,这都很难说。 所以,也难怪古代这些当官的对父母一个塞一个的孝敬,想想若是父母因为心情抑郁仙逝,家中做官的儿孙全部要丁忧三年,这要是丁忧之前恰好还有升职加薪的大好机遇,结果就因为守孝全部化作流水消逝,说不得错过这一次,今后再没了这样好的机遇,那还不得悔恨死? 所以有时候,父母还真不能死,哪怕是用药吊着,也要让人一直撑下去。 徐父如今的状况明显没那么糟糕,可徐母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她来了京城有段日子,也知晓陛下器重二郎,多的是人眼红,也多得是人想要取而代之。她不能毁了儿子大好的前途,就说,“找两个人好好伺候你爹,好药材不拘是什么,该用就得用。他虽然不是个好父亲,但活着对你们都好。” 明白了,这意思就是,还得尽可能医治徐父。但只是吊着他的命就好,不需要让他康复,也无需让他痊愈。 徐母说完这些,又复杂的看了一眼昏睡的徐父,就让李嬷嬷搀扶着她离开了。 稍后徐翀说他留下看着父亲,让徐二郎和瑾娘回去休息。徐二郎今日还要去衙门当差,如今回去多少还能眯一觉,就没推辞,牵着瑾娘就离开了。 路上瑾娘问徐二郎后不后悔,徐二郎讶异的看了她一眼。瑾娘就纠结的道,“要是咱们没让人去父亲那里把钱偷回来,说不定,说不定……”徐父就没这一难了。 徐二郎却不以为然,“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你又知道今天这一遭,对他来说到底是福是祸。” 瑾娘想了想觉得徐二郎这话还真有道理。 想想若是他们没派人去偷那些银票,徐父就还有银子在怡翠阁鬼混。他那身体早就被掏空了,说不得都不用等多久,顶多一两个月的功夫,他们就能听到徐父暴毙的消息。和这个惨烈的结果相比,徐父如今只是半边身子瘫痪,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这对他来说明显好了不少。 这么想着,瑾娘之前的那些愧疚心思,就如同风中沙一般消散了。 鸡鸣三声,月亮西垂,瑾娘让徐二郎去睡一会儿养养精神。徐二郎却从卧室中取了佩剑来,“不睡了,我去练剑。” 那也行吧,练剑也能精神点,你想去就去吧。 徐二郎离开后,瑾娘去床上躺了会儿。她原是准备眯一会儿就起的,甚至还准备稍后给徐二郎做些平阳特色的羊肉泡馍做早餐,结果这一觉就睡到天大亮,她醒来时太阳都晒屁股了。而徐二郎,找去衙门当差了。 瑾娘懊恼的拍拍头,青禾几人闻声进来就笑着说,“老爷特意吩咐过,让咱们别吵了夫人睡觉。老太爷和老夫人那里,如今有翩翩姑娘看着,夫人您且慢点收拾,不急着往前边去。” 行吧。反正翩翩在那里,她也挺放心的。 瑾娘就磨磨蹭蹭的吃饭洗漱,稍后又处理了些府里的事情,这才起身去鹤延堂。 鹤延堂中徐父早就醒了,可他嘴歪了,眼斜了,说话呜呜漏风,半边身子还不能动弹……徐父想死的心都有了。 丫鬟们来喂药,徐父恼的直接用另一条还能动的胳膊把药摔了出去,整个人暴跳如雷,气的跳脚……如果他还能跳起来的话。 徐翀就坐在旁边冷眼看着,翩翩则是急红了眼睛,在一边干着急。 她倒是有心上去帮忙,可丫鬟们也担心徐父恼怒之下下手没个轻重,再把这位姑奶奶伤着了。所以好说歹说让翩翩在一边看着,不让她动手。 瑾娘过来时,屋里正乱做一团。 她是做人儿媳的,公公的病房自然不好乱闯。就在外间行了个礼,顺便询问两句徐父的病情。 徐翀过来回答道,“一切都好。” 翩翩从里间出来,却红着眼睛垂着脑袋不说话。 瑾娘不能当做没看见,就摸摸她的头发问,“翩翩怎么了?” 翩翩鼻音浓重的说,“爹,爹爹是不是好不了了?” 里屋一静,徐父都不闹腾了,明显也在听结果。瑾娘就板着脸,教训翩翩,“胡说。父亲这状况只是轻微中风,好好吃药调养,说不得两三个月就康复了。翩翩别说晦气话,父亲的病只是看起来重,实际上大夫看过后,都觉得乐观的很。” “真的是这样么?” “可不是。” 翩翩被安抚住了,但里屋的徐父明显不信瑾娘这套说辞。他也不是翩翩这等不知世事的豆蔻少女,混迹青楼楚馆几十年,徐父见多了因为喝花酒和玩女人而瘫痪或丧命的人。 可以往都只是看看,丝毫不觉得自己会步那些人的后尘。而如今,他也成了其中一员。 徐父身上的冷汗都出来了,再不敢侥幸,也不敢胡闹。如今他且巴不得吃药呢,就想着好歹先把命吊住,才能想治病的事情。不然,拖着这惨败的身体,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嗝屁了。 徐父吵着要吃药的时候,徐翀出去了一趟,稍后回来低声和瑾娘说,“怡翠阁的妈妈桑带着重礼过来赔罪了。” 赔罪是应当的,毕竟早先不知道徐父的斤两,只当他是个小地方来的土财主,他们还让看门护院的把他丢出去教训了一通。偏就那么巧,徐父瘫了。 这若真是个穷乡僻壤的土财主遭了这一难,他们顶多赔上三瓜两枣就将人打发了。毕竟开红楼也是有靠山的,他们又见多了男人吃花酒中风的事儿,根本不以为意。 可偏巧昨天被丢出去的倒霉鬼,就是如今的天子宠臣徐侍书的父亲……这谁知道啊。 怡翠阁的妈妈桑昨天得知了此事,恼的差点没把“丢人”的几个大汉都打上几十板子。可事情都发生了,打了也白打不说,说不得还得自己出药钱,死抠门死抠门的妈妈桑自然不会做这样的赔本买卖,所以就不打人了,而是干脆利落的扣了那些人两年的俸禄银子。 这一招可谓一招制敌,再毒辣没有了。 对付自己的手下可以这样做,可对待徐父,妈妈桑还得端正了态度,过来赔罪。 那徐府能让这样的人登门么? 肯定不能的! 徐父被人丢出去,巧合致“残”的事情传出去,已经足够徐府成为京城的笑话了。这要还让一个妈妈桑登门,那徐府成什么门庭了?那以后还有人敢来徐家么?即便来了,人家不得想,连一个妈妈桑都能登徐家的门,他们不得羞与之为伍么? 所以,那妈妈桑自然是不让进的,徐翀直接就将人打发了。 就连那人带来的重礼,也一道丢了出去。 瑾娘听到徐翀的处理,拍掌说了声“好”。 这有的钱能收,有的钱不能收。那笔钱就在不能收的行列,不然岂不是说明,他们对昨天那事不在意了,咱们一笔带过两清了? 世上没这么便宜的事儿! 而不收钱就代表之后要找茬,这也是应有之意。 瑾娘虽然不想徐家贸然和人结仇,那这仇却该结。不然别人还都当徐府是软柿子,谁都能捏两把了。而出了手则不同,虽然徐府依旧会让人笑话,可却不会有人敢轻视了。 瑾娘到底不好在徐父的屋子多呆,又吩咐了丫鬟们几句,让她们看顾好徐父,就离开去了徐母的屋子。 徐父瘫痪在床,这事儿对徐母没什么影响。不,影响还是有的,毕竟那人不能出去风流潇洒了,徐母心里还是挺美的。 别误会,徐母绝对不是吃徐父的飞醋。都几十年的夫妻了,都成老菜帮子了,她还能稀罕他不成? 而徐母这么乐呵,纯粹是幸灾乐祸。徐父不好过,她就舒坦了。 所以徐母非常有闲情逸致的在作画。 外边冷冽如冬,徐母的画却喧哗热闹如春。百花争艳出现在画卷上,红的黄的粉的紫的,色彩绚丽明媚,还有蝴蝶和蜜蜂穿梭在其中凑趣,当真好一副春日盛景。 看见瑾娘过来了,徐母还招呼她去看看自己做的画如何。 瑾娘对画卷的了解……一知半解。 她虽然学建筑出身,也会画一些设计图,但那些图纸都是求实的,和徐母这些飘逸的风景画截然不同。 瑾娘又是个工科生,没什么审美情趣,所以这画的美丑,她还真看不出来。 不过挺好看就是了,所以瑾娘就说了几句褒奖的话。 她从色彩和配景上入手,也算说到了点子上,反正徐母听的挺满意的。甚至瑾娘离开时,徐母还大方的将这画卷送给了她! 瑾娘:天下红雨了吧!! 和徐二郎成亲这么多年,这还是徐母第一次送她东西!! 她成亲敬茶赐的珠宝不算,她怀孕时给的燕窝补品也不算,那这还是徐母第一次不是基于某种特殊情况送她“礼物”。 这画卷,必须得好好保存啊。 瑾娘就高兴的带着画卷离开了。 徐母看着她欢快离去的背影,看她亲手捧着她作的画,那副稀罕的样子,好似那是什么稀世珍宝一般,徐母心里熨帖又高兴,扭头就和李嬷嬷说,“咱们从平阳过来时,我特意挑拣了百十副得意画卷带过来,你去取来,稍后我从中挑选几幅给瑾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