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拜师仪式
五分钟时间过的很快,几乎眨眼就走完了。 杨振兴收起表,站起来拍拍手,问道:“五分钟到了,考虑的怎么样?有没有人退出?” 看到没人说话,即使那几个很纠结的也没有说退出,杨振兴还是比较满意的。 “既然你们已经做好了决定,相信你们也都准备好了。 今天就到这里,给你们放天假,回去之后理理头收拾得利利索索的,明天早上来公司集合,穿上干净的厨师服。 我前天就已经把邀请送出去了,明天的仪式上,会来许多烹协的领导和大师傅,一定要注意礼仪,要有礼貌。 但是也不能怯场,不要给自己,给我丢人!散了吧!” 最后叮嘱完,杨振兴回到了自己办公室。 看到他离开后,会议室里的人这才松了口气,有互相认识的立刻凑在一起,边说边往外走。 “老冯,没想到咱们也能拜杨总为师,不过以后看样子轻松不了了。” 被叫做老冯的冯希楚一脸无所谓的回答道:“咱们不拜师,平时上班也没轻松哪去。 现在好歹有个盼头了,只要咱们好好学,认真练,出师后等着过好日子吧!” 他旁边一个班毕业的张鑫有些羡慕的说道:“是啊,杨总之前的四个徒弟,虽然吃了几年苦,但现在你看看都在店里成了厨师长了。 吴师傅更是拿着厨师长的工资,什么活也不干,就蹲在培训中心研究厨艺,然后去参加各种比赛。 关键杨总也不管他,说实话杨总对徒弟真的没得说!” 第一个说话的赵鹏也附和道:“是啊,就咱们仨到公司实习,转正到现在都快一年了,连炒锅都没摸过。 真要让咱们凭实力去争,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厨师长的位置。 我听说咱们有些同学,在别的地方现在都开始上灶了,真羡慕他们这么快就能炒菜!” 这仨人都是劲松职业学院去年毕业的学生。 因为杨振兴公司和学校一直都签着实习合同,毕业之前,他们被分配到这边来实习。 最后通过肯干活,人还勤快,顺利转正,成为正式员工。 同期的同学他们班只有他三个留了下来,所以仨人关系很好。 虽然后来没有分到同一家店,但隔三差五还是会抽空聚一聚。 冯希楚看着赵鹏羡慕的表情,说道:“上灶就上灶呗,他们能学到什么本事?每天就只做一两道菜,想做别的都不行。 这么下去手艺迟早要完,还不如咱们公司每家店每天上午厨师长和头炉师傅都会组织所有人学习,能学到真本事。 再说咱们公司晋升规则你又不是不知道,外面哪家饭店比咱们公司上升渠道这么透明的? 想往上爬全凭个人本事,内部比赛赢了就能升职,没有讨好或者送礼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你就知足吧!” 看着自己两位同学,冯希楚看了眼周围,小声提醒道:“咱们既然被杨总收了徒弟,接下来就要好好学,认真学。 就算回头出师了,表现的没别人好,或者没有被分配去店里担任管理职务。 咱们也能凭着学来的手艺,通过内部竞争击败别人上位。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别怪我没提醒你们,咱们一定得好好把握住!” 如果杨振兴听了冯希楚的话,肯定会非常欣慰。 因为冯希楚就是他很看好的有数几个亲传弟子之一。 同样的对话也出现在其他几个亲传弟子身上,。 这说明了杨振兴之前近一年的时间没白花,他的眼光也十分毒辣,内定的亲传弟子全都是好苗子。 厨艺天赋什么的先不说,就这份清醒的认识,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 只有有这种思想和眼界的人,稍加培养,未来才有更大概率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在后厨管理岗位上做出成绩。 也说明了他培养‘精兵强将’精锐力量的计划,是一条正确的路线。 隔天,杨振兴一早来到公司,罕见的没有开会。 带着早就集合的准徒弟们,坐上公司的小巴,浩浩荡荡前往骡马市文泉春总店。 今天的拜师仪式依然放在总店的一个宴会厅举办。 到了地方后,他马上吩咐所有人,跟着已经在布置现场的工作人员,帮着他们工作。 时间很快来到上午十点半,收到邀请的嘉宾开始陆续进场,嘉宾送的花篮也逐渐堆满了饭店门口。 全国烹饪协会那边,来的人是冯秘书长、高会长和林会长两位副会长。 京城烹饪协会白会长亲自出席,区里饮食服务局的领导都很给面子的亲自前来。 机关单位派出的都是主任级别的领导,即使这样也给很面子了。 看着花篮上一个个部门单位名称,让许多不知情的路人以为今天这边要开什么重要会议。 杨振兴的两位师父也都很早赶过来,帮自己徒弟招待来宾。 两位老人看到自己徒弟又要收这么多徒孙,都十分高兴,脸上的红光甚至比红色喜庆的衣服还要亮,笑容更是一直都没消失过。 唯一让他们师徒遗憾的是许多老师傅都无法亲自过来。 当然不是对方不来,而是身体条件不允许。 像峨眉酒家的川菜泰斗武师傅,今年九十七岁高龄,即使能来,他们也不敢让他老人家过来。 再比如晋阳饭庄晋菜泰斗金师傅金大爷,今年也九十岁了,身体这几年一直不好,已经很少露面了。 更有首都大酒店高级面点师,国宝级面点大师,当年也是京华名厨联谊会会员,有‘面点魔术师’之称的刘俊卿刘师傅,零八年年底便故去了。 让国家少了一位面点泰斗,让餐饮行业失去一位栋梁。 随着老师傅们年纪越来越大,故去的人开始变得越来越多,让厨坛痛心的同时,也感到更加紧迫。 对于新一代厨师的培养更为重视。 春去秋来,四季轮回,生老病死不可避免。 当老一辈大师们离开后,如果没有新一代厨师顶上来,是国家的损失,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损失。 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扛起栋梁,才能让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