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讨主意
既然提到“专业户”这个词儿,那又得好好说一说了。 因为这也是我国改革历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本质上是与农村紧密相连的。 像养鸡专业户、养牛专业户、蔬菜专业户,等等。 而且这个词儿的背后还蕴含着一个意思,那就是我国的第一批万元户。 是的,由于发展经济起始,改革政策首先惠及的就是农村,民生领域最迫切需要改善的也是农产品的供给,所以万元户必然会在农村最先出现! 只可惜农村的万元户实在不好当,真没过上几天的好日子,反倒净遇见了麻烦! 这话是怎么说的呢? 首先与“眼睛”有关,一个是“红眼病”,一个是“左视眼”。 “红眼病”比较好理解,那就是嫉妒你。 像当年谁要先一步成为了万元户,通常都要遇到别人找上门来借钱的难题。 有的干脆就是直接索要。 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家里结婚、看病、购买生产资料,无不来跟你伸手。 他们的道理是,“你既然是个万元户,拿出点钱来好比是牛腿上拔下一根毫毛,算什么呢?你就应该发扬‘革命风格’,否则就是对不起父老乡亲,为富不仁。” 你要不给那可不行。那便会有人到乡里、县里告状。 这些人会理直气壮用“运动”式语言大发感慨。 说万元户的出现不是社会主义。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认为这是鼓励出现新的资产阶级。 要知道,这可是距离“运动”结束才刚过去四年啊。 曾经经历的那些往事还历历在目,疼痛还尤在身上,哪个万元户能不怕? 另一方面,也仍然有一些干部的思想意识没及时跟上形势。 这些人对农民发展商品生产深有顾虑,“想起来不顺心,看起来不顺眼,做起来不顺手。”人称“三不顺”,或者叫“左视眼”。 说白了,也就是用极左的眼光看问题,就怕有人搞商品经济。 他们会说,过去为什么革命啊?不就是少数人富裕,多数人穷吗? 于是就要警惕,就要制造阻力。那万元户还好受的了吗? 而除此之外呢,即使有的万元户能应付好人际关系,或者是遇到坚决执行一号文件的开明领导,可仍旧不会就此一帆风顺,毫无后顾之忧地从事生产。 因为还有一个经济领域的大问题来跟农民们为难呢。 那就是通过政策大力发展、鼓励多元化生产,农产品确实是增多了,可销售渠道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 具体的例子,就说鸡蛋吧。 到了这个年头,对京郊的农民而言,这个“鸡屁股银行”就有点靠不住了。 8月5日京城市委、市政府批转《关于京城发展养鸡事业的调查报告》。 报告中就指出,近4年来,本市养鸡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已有国营大型鸡场24座,饲养蛋鸡114万只;集体半机械化养鸡场125座,饲养蛋鸡77万只;散养鸡场1000多座,饲养蛋鸡331万只;社员户养蛋鸡发展到550万只。 同时狠抓了育种、饲料加工、防疫等环节,养鸡事业成龙配套。城市居民食用鲜蛋已由外省调入为主变为本市生产为主。 毫无疑问,这份报告绝对是政府的工作成绩,对广大京城市民也是好事。 但反过来看,对京城周边农村众多的“养鸡专业户”却不那么美妙了。 因为实事求是的讲,除了鸡蛋,农民们很难再找到一条,如此方便和迅速地把产品变现的项目。 可就因为机械化的国营鸡场出现,鸡蛋却面临着产量大增,市场接近饱和的局面。 农民的鸡蛋不好卖了,卖不上价儿去,这让人为难不为难? 而在这方面,农民们无论在成本还是规模上,偏偏永远无法与薄利多销的国营鸡场竞争。 因为要用土法养鸡,光靠“鸡生蛋,粮食换”不行。 再怎样,自然养殖法,一年顶多一百个蛋。 可国营鸡场机械化生产,选种、孵化、饲料都要经过人工调配,却能让一只鸡产蛋三百个。 虽然口感和营养有所牺牲,可成本和价格都下来了不是? 那么如果放大来看,这几乎就是我们农村今后要一直面对的整体困境了。 只要我们农村小农经济结构不改变,农村的商品经济就绝不可能有太大发展。 而与此同时,恰恰我们又是靠挤压农民剩余来为工业提供积累的。 那么城乡贫富差距注定会越来越大。农民日子过得苦也就成了必然。 于是严重缺乏经济意识和经济知识的农民万元户,也仅仅在改革初期冒了一下小亮光,就黯淡下去了。 洪家也有农村的亲戚,要说龙口村倒是不存在“红眼病”和“左视眼”的。 因为安书记在村里威信很高,算是一言九鼎。 自从兆庆成了他的女婿,就没人再敢对完颜家指手画脚、无事生非了。 反倒因为完颜父子有洪家这门神通广大的京城亲戚,能帮忙买到城里限量供应的商品,价格还便宜,人人笑脸相迎,态度亲善。 而且许多人在兆庆的示范效应下,也先后成了“养鸡专业户”,或是加入了“倒蛋部队”,赚到了钱。 甚至就连完颜父子代洪衍武收购村里的旧物件那也是好事啊。 谁不想把那些破盘子烂碗卖出去,换点酒钱、肉钱,或是一套新家什啊? 所以这几年完颜家已经完全融入了龙口村,再没有半点被当成外人的感觉。 允泰日益受到村民尊重,兆庆如今也成了由生产大队改成的村委会委员,负责统计和宣传工作,算是村干部之一了。 龙口村呢,也几乎把持了周边地区的鸡蛋买卖,占据了房山县城的一半市场。 总之,家家户户的日子都挺好过。 只是可惜,最后的一个市场问题却依然解决不了。 鸡蛋产量一大,销售难的情况,今年已经逐渐由京城波及到了房山地区。 虽然鸡蛋算国家二类物资,为了保护生产积极性,政府还继续实行补贴和保护收购价。 可在民间还想卖个好价钱却没戏了,倒买倒卖的空间迅速减少,农民几乎只能靠生产鸡蛋卖给国家换点小钱了。 这种情况对其他的村儿而言或许影响还不大,但对龙口村来说,却是急剧的,致命的。 龙口村的村民们可从没想过会有这一天,他们茫然了,恐惧了,不知所措了。 相反的,兆庆倒是因为及时转向,和安太阳、安月亮哥儿俩还过着无忧无虑,一枝独秀的舒服日子。 俗话说,不患多寡患不均啊,这种反差哪怕是合理的,谁又能舒服? 于是闲话增多,许多人不满起来。背后都要么埋怨兆庆不够意思,要么以外安书记偏心,只顾女婿侄子,不顾大家。 这样很快,就有人上门找安书记要办法了,也有要兆庆传授鹌鹑养殖办法的。 可这哪儿行啊? 安书记在这方面脑瓜同样死性,他又能拿出什么好办法? 当初,就连搞大包干他还是拖到最后一批才同意的呢。 至于扶持鸡蛋产业那是因为女婿、侄子都在干,所以才默许,是在背后支持,也不算主动出击啊。 而兆庆弄鹌鹑,根本就是看准了没人养,他才养的。 这种东西市场本来就小,他又有洪衍武帮忙联系“北极熊”直接收购。 可要是村民都来养,他们又卖给谁呢? 回头他自己也挣不到钱倒好说,别反倒让大伙儿再因此赔了钱。 结果这翁婿俩就都为难了。 俩人几次三番商量,都觉得要解决一两户还好说,可整个村的经济问题实在让人为难。 好在最后允泰给出了个好主意,说你们甭费劲了,要是钱的事儿啊,我的意见,干脆就问洪家去。 着啊!这么一说,安书记和允泰齐齐称好。 就这么着,八月中旬的时候,允泰父子就陪着安书记叔侄一起来到洪家讨主意来了。 只不过有意思的是一件事是,这几个人虽对洪家的信任达成一致,可想问的人却不尽相同。 允泰的意思是问洪禄承。 而兆庆就信洪衍武的。 安书记呢,是想着洪家有个当官的大学生儿子洪衍文。 没办法,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不能勉强。 我心中的马三立,也许就是你心中的马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