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李渊的决策
“裴公言之有理,以属下之见,不但今年,恐怕明年邹长凤,都无法出兵。”刘文静点点头赞同道。 李渊点点头,暗自松了一口气,因为他发现自己的推断,同样也是这个可能性最大。 “父亲,虽然说邹长凤。出兵的可能性不大,还是得以防他突然袭击,要知道他可是把突厥人的出动,完全推在我们身上。”李建成提醒道。 “不错!父亲,以孩儿之见,邹长凤此人,用兵极为胆大,我以为他出兵的可能性很大,只不过多半是以精兵突袭,定要加强防备。”李世民建议道。 “建成,世民言之有理,你们认为如果突袭,他们会攻打哪里?”李渊对两个儿子,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 “新丰!” “新丰!” 李建成与李世民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 “无论是突袭与否,新丰都是他们第一攻击目标,目前是神符叔在镇守,孩儿建议再派两员上将协助。”李世民接着说道。 “嗯,二郎以为派谁去最好?”李渊点点头问道。 “孝恭兄不但武力过人,而且知兵,可于广通渠边下寨,封锁水路,同时与新丰成犄角之势;至于其他将领,诸位堂兄,堂叔,或则许世堵,许洛仁,李仲文,等人都可以。”李世民建议道。 李世民非常聪明,除了李孝恭,是他强烈推荐,其他人只是建议,既卖了人情,又不会引起李渊反感。 果然,李渊对他的建议非常满意?点点头赞同道:“不错?就以孝恭为副将,同时带李琛?李瑰?李瑊,以及神通?神符家几个儿子前去。 毕竟并州出兵的可能性并不大,正好让年轻一辈?前去多历练历练!” 不得不说?李渊这一大家子基因真的不错,应该说从他爷爷李虎开始,变得非常不错,不但能生?还都比较出色。 李虎就生了八个儿子?八个儿子都比较出色,到了李渊这一辈,李神通,李神符,同样生了七个儿子;那李琛?李瑰,李瑊?与李孝恭同样是亲兄弟。 就李渊那几个亲的堂兄弟,家家都有两三个儿子?至于另外七家叔伯家里的孩子,加起来都有好几十个。 也就是说单纯李渊这辈?李建成这辈?就有好几十人?在加上一些旁系,起码上百个出色的人。 李渊也知道最可靠的还是自己族人,因此接机开始培训年轻人。 “喏!”李孝恭起身恭敬的抱拳领命。 “虽然我们占领了大半关中,但是关中乃四战之地,邹长凤,李密,王世充虎视眈眈,不向外扩张可不行啊!”李渊忧心忡忡的说道。 “以属下之见,无论是王世充,还是李密,可以暂时放松,让其互攻,以免联合起来,对付我们;至于当下最要紧的是拿下三关!”李渊妻弟窦综建议道。 “那三关?”李渊若有所思的问道。 “萧关!散关!武关!”窦综重重的说道。 窦家是李家坚定的支持者,别家还能支持其他人,一样可能被重用,唯独他们窦家不行,至少李渊未灭,别人不会真心接纳,因此窦综也是不余余力的帮着李渊。 “不错!只要拿下三关,再想办法夺潼关,甚至洛阳,就能把敌人拒之门外!”李渊轻轻击掌赞叹道。 “不但如此,我们出兵拿三关,才能让李密与王世充放心大胆的打,不比担忧有人偷袭。”裴寂笑着道。 “拿下三关,就可以西进巴蜀,成强秦之势!”李世民神采飞扬的说道。 “甚好!”李渊开心的微笑道。 想到能占据强秦之势,所有人都露出期待的神色,至少这些世家,对李渊的心态,又坚定了一些。 从李渊争夺代王杨侑失败,不少人都有所动摇,减弱了投资力度,现在李渊拿出隐藏的实力,势头当然又被他们看好。 李渊决定出兵拿下三关,同时做出关中空虚,只是防守的架势,引诱王世充和李密继续战斗。 这个时候,邹羽这面,也做出了和他同样的决定,当然!这是在房玄龄,李靖,李客师等人的建议下决定的。 他们并不是打三关,而是攻打窦建德,借口自然就是窦建德不愿接受朝廷招安,还害死了大将军薛世雄。 说是攻打,其实也只是屯兵到边境,本身也是需要防范窦建德,正好一举两得。 经过商谈,对于各人官职,也正式决定下来,做成了奏折。 “爱卿请坐!”一段时间,未见韦妃,原本一张娃娃脸上,多出一丝愁容,看上去楚楚可怜,尤其是配合着略带沙哑的烟嗓,让人心弦一动,升起一股怜爱之意。 “多谢娘娘!”压下心中那丝悸动,邹羽回礼道。 “爱卿今日进宫,可有何要事?”韦妃询问道。 “回娘娘,此次出征,有功之士的功劳,臣已经统计出来,议定了一份名单,请娘娘过目!”邹羽也不客气,直接说道。 目前晋阳也就这么一个情况,说是皇宫,他确实也是杨广的行宫,但是跟着一起搬迁过来的人,三省六部所有部门,只有匠作监,御医院,两个部门的人,被半强迫着全部带走,其他就是一些宫女,太监,以及一些小官,小吏。 那些寒门士子,小官,小吏,都被邹羽调到地方任职去了,现在这个行宫,叫做王宫,更为恰当,而且是那种官员都不够的王宫。 伺候人的宫女,太监基本上还不缺,虽然没有以前皇宫那么多,但是斥候和照料行宫,还是足够了。 至于朝堂官员,所熟悉的,也就阴世师,骨仪还在晋阳,李客师虽然恭敬,但是一点斗不熟悉,韦妃也明白,这些人,真的命令,只会听邹羽的。 好在少了官员,也就少了事务,即使天下动向消息,任然不断送到,但是再也不用她们母子做决定,可以说无所事事。 对于她儿子代王杨侑,韦妃让他跟着薛元敬安心读书,到也悠闲自在。